汽车销售

品牌二手车

汽车维修

汽车进出口

汽车救援

汽车出行

汽车俱乐部

汽车服务

人力资源

当前位置:首页>>政策法规 > 详情
《关于开展技能兴鲁行动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措施》政策解读
发布时间:2021-03-05 08:16:08点击率:1255

       2021年3月2日下午,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邀请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副厅长侯复东、省教育厅职业教育处负责人王志刚、省财政厅总经济师文毅、省总工会经费审查委员会主任蒋石宝、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职业能力建设处处长张龙等相关负责同志解读《关于开展技能兴鲁行动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措施》。省财政厅总经济师文毅出席新闻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一、政策背景


  “十四五”时期是我省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奋力实现“走在前列、全面开创”的关键时期。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技能人才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贯彻人才兴鲁战略,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为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提供有力人才保障,决定开展技能兴鲁行动,加强我省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制定有关措施。


   二、决策依据


  省委常委会研究确定的工作任务。


   三、出台目的


  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聚焦八大发展战略、九大改革攻坚和“十强”现代优势产业发展需要,以实施“技能兴鲁”行动为统领,全面提升劳动者职业技能水平和就业创业能力。在“十四五”时期健全完善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制度体系,力争到2025年,全省高技能人才总量达到380万人以上,为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提供有力人才保障。


   四、重要举措


  (一)构建多层次技能人才培训体系。从面向各类群体的终身职业培训、面向职工的岗位技能培训、面向重点群体的就业帮扶培训、紧缺高技能人才的补贴培训到校企联合“双元制”学徒培训,形成全覆盖、有层次的进阶式技能人才培训体系,不断提升劳动者的职业技能水平,增强就业创业和转岗能力。


  (二)加强技能人才培养载体建设。以强化院校培养主要载体能力,发挥师带徒、技能技艺传承、公共实训基地等载体作用为目标,建设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强化支持技工院校内涵建设,支持平台载体提升效能。激发院校、企业和社会在载体建设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完善技能人才评价体系。落实国家技能人才评价制度改革要求,加快推进建设以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社会第三方评价以及专项能力考核评价为主体的技能人才评价制度体系。同时在工程技术领域以外的更多领域实现技术技能人才的发展贯通,培养更多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四)加大高技能领军人才激励力度。在原有政策基础上,对技能类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单位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完善高技能领军人才的奖励体系,从奖励对象和奖励层级上进行区分界定。对高技能领军人才全面落实惠才制度。


  (五)广泛开展职业技能竞赛。完善以世界技能大赛为引领、“技能兴鲁”职业技能大赛为主体,省内技能竞赛与中国技能大赛、世界技能大赛相衔接的竞赛体系。加大对重点赛事特别是世界技能大赛的支持力度,大幅提高世赛集训基地建设补助资金标准和世赛获奖选手、指导团队及有关单位的奖励标准。激发技能人才和培养主体的争先活力。


以下是发布会文字实录:


       新闻界的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欢迎参加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今天,我们邀请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副厅长侯复东先生;省教育厅职业教育处负责人王志刚先生;省财政厅总经济师文毅先生;省总工会经费审查委员会主任蒋石宝先生;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职业能力建设处处长张龙先生,介绍我省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情况,解读《关于开展技能兴鲁行动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措施》,并回答记者提问。首先,请侯复东副厅长介绍相关情况。


侯复东

各位新闻界的朋友们:

   欢迎大家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这次新闻发布会主要是通报我省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情况,介绍《关于开展技能兴鲁行动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措施》有关内容。下面,我先介绍两方面情况:

   一、我省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情况及《若干措施》出台背景

   技术工人是推动技术进步、促进产业升级、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技能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聚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旧动能转换等工作,深化技能人才培育、引进、评价、激励、使用等领域的体制机制改革,搭建技能人才成长成才平台,大力推动技工教育创新发展,技能人才队伍呈现规模扩大、结构优化、质量提升的良好局面,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技能人才支撑。

   目前,全省技能人才达1341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330万人,均位居全国前列;2020年,全省新增技能人才106万人,居全国第一位。一是,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取得重大突破。高技能领军人才总量位居全国前列,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18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技能人才56人,全国技术能手525人,泰山产业领军人才64人,齐鲁首席技师1806人。二是,高技能人才载体建设不断加强。“十三五”期间,我省遴选建设25个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25个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20所山东省技工教育特色名校,100个齐鲁技能大师特色工作站,为技能人才培养搭建了高位平台。三是,技工教育发展质量稳步提升。我省把发展技工教育作为培育技能人才的主渠道,深化技工教育改革,突出特色发展方向,技工教育办学水平稳步提高。截至2020年,全省共有技工院校181所,其中技师学院45所,技工院校数量位居全国第一位。技工院校毕业生就业率连续5年保持在97%以上,全省每年新增的高技能人才中,有近一半来自技工院校。四是,职业技能竞赛活动蓬勃开展。每年组织举办 “技能兴鲁”省级职业技能竞赛活动60余项,参赛职工、学生超过200万。在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上,我省选手获得1枚金牌和1个优胜奖,实现金牌零的突破;在2020年第一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上,我省选手获得3枚金牌、5枚银牌、11枚铜牌和55个优胜奖,取得奖牌总数第4名、团体总分第5名的好成绩。五是,高技能人才发展环境持续优化。实施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工程,加强高技能领军人才培养引进,加大齐鲁首席技师、山东省技术能手的表彰奖励力度,建立特级技师岗位制度,畅通产业工人上升通道,不断提高技术工人待遇。建立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制度,激发技能人才创新创造活力。截止去年底,全省自主评价企业达428家,评价技能人才11万人,企业数量、自主评价技能人才数量位居全国第一位。

   虽然我省技能人才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任重道远。特别是,进入新发展阶段,省委提出“实施科教强鲁、人才兴鲁战略,加快建设高水平创新型省份”,这不仅需要一大批设计师、工程师、高级管理人员,也需要一大批技艺精湛的高技能人才和数以百万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如果不造就一支高技能、专业化的劳动大军,再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机器设备也很难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从世界发达国家成功经验看,德国、美国、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既高度重视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又纷纷把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作为提升经济竞争力的“秘密武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积极培育高素质劳动者。从国内看,广东、江苏、浙江等经济发达地区,着眼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创新机制、完善政策,培养引进高技能人才的力度前所未有。河南、重庆等省市奋力赶超,在推动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出台了很多优惠政策,取得的成绩令人瞩目。面对省委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任务,面对区域间技能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的严峻形势,进一步完善我省技能人才政策体系,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变得尤为紧迫。因此,我们全面梳理总结我省技能人才工作政策的实施情况,深入分析面临的形势和困难,学习借鉴“苏浙粤”等先进地区经验做法,研究起草了《若干措施》。经过深入调研和广泛征求意见,并反复沟通的基础上,我们联合省委组织部、教育厅、财政厅、总工会等11部门,共同出台《若干措施》。

   二、《若干措施》主要内容

  《若干措施》总的指导思想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锚定“七个走在前列”“九个强省突破”,全面提升劳动者职业技能水平和就业创业能力。在“十四五”时期,建成完善的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制度体系,实现我省技能人才供给同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技能人才队伍结构更加合理的目标任务。力争到2025年,全省高技能人才总量达到380万人以上,为促进就业创业创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能人才支撑。

  《若干措施》从5个方面,提出22条“硬核”措施。同以往政策相比,主要在以下方面进行了创新突破:

  (一)以更大力度“促进培训”,提高就业创业能力。一是建立急需紧缺技能人才目录动态发布制度,指导各地开展紧缺技能人才培养。二是持续打造山东省“金蓝领”培训品牌,组织企业职工参加技师、高级技师培训,由“十三五”期间的每年1万人,提升到每年2万人。三是全面推行产教融合型学徒制培训,以企业现代学徒制和新型学徒制为切入点,支持各类院校积极承担学徒培训任务,提高企业新录用职工和转岗职工的技能水平。对纳入企业新型学徒培训项目的企业,按照规定给予企业不低于每人每年4000元的职业培训补贴。

  (二)以更大力度“建设载体”,提高人才培育能力。一是加快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建设。深化职普融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施职业院校专业化、特色化建设工程。二是实施技工教育优质校建设工程。用5年时间分别遴选建设10所左右技工教育优质校、30个左右优质专业(群),给予500万、200万元资金支持。通过推行校企双制育人,推进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三是启动新一轮齐鲁技能大师特色工作站建设,用5年时间建设100个齐鲁技能大师特色工作站,每个工作站给予20万元建设补助资金。鼓励企业自主设立技能大师工作室(站)、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等人才工作平台。

  (三)以更大力度“开展评价”,提高用人自主活力。一是全面推行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坚持“谁用人、谁评价、谁负责”,实现企业技能人才职业技能等级自主认定。支持企业将自主评价结果与人才使用、待遇挂钩。二是实施专项职业能力考核评价。紧密结合地方特色产业、乡村振兴、新业态、新产业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项目等,组织开发专项职业能力考核项目,助推乡村振兴、脱贫攻坚、劳动者灵活就业。三是扩大职业技能评价与专业技术职称贯通互评的领域。在工程技术领域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员职业发展贯通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贯通领域,培养更多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四)以更大力度“强激励”,提高领军人才待遇。一是加强高技能领军人才培养引进。技能类泰山产业领军人才所依托的用人单位可直接设立山东省技师工作站。对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单位,在国家10万元建设补助资金基础上,根据绩效考核情况再给予不低于10万元的奖补资金。二是完善高技能领军人才奖励体系。建立“齐鲁技能大奖”“齐鲁首席技师”“齐鲁技术技能大师”选拔奖励制度体系,其中齐鲁技能大奖获得者,给予一次性30万元奖励并优先推荐评选“中华技能大奖”。三是对高技能领军人才全面落实惠才卡制度。将齐鲁技能大奖获得者、大国工匠等高技能领军人才纳入“山东惠才卡”保障范围,提供山东省高层次人才绿色通道服务。

  (五)更大力度“抓竞赛”,打造人才成长舞台。一是抓好技能竞赛体系建设。今年,将制定职业技能竞赛管理办法,加快建设以世界技能大赛为引领、各类职业技能大赛为主体,校内竞赛与校外竞赛、省内技能竞赛与中国技能大赛和世界技能大赛相衔接的竞赛体系。二是抓好岗位练兵。每年组织不少于60项“技能兴鲁”职业技能大赛省级重点赛事,带动各行各业立足本职岗位开展练兵比武活动,实现全省参赛人员3年不少于1000万人次。三是抓好重要赛事支持力度。对世界技能大赛省级重点集训基地和省级集训基地由过去给予300万、100万补助资金提高到500万、200万。在提高世赛获奖选手奖励标准的同时,对获得世界技能大赛金牌、银牌、铜牌和优胜奖的技术指导专家团队,分别给予团队60万元、30万元、20万元、10万元奖励。

中宏网记者

  “十四五”规划建议当中提出加强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我省在加强技能人才培养方面采取了哪些做法?

侯复东

   谢谢您的提问。山东是人口大省、制造业大省,工业门类齐全、基础雄厚,在全国制造业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我省坚持以做大做强技能人才队伍为目标,以调动企业和社会力量积极性为着力点,深化改革,搭建平台,强化激励,优化服务,初步培育了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

   一是,深入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按照“应培尽培”“愿培则培”“需培就培”原则,坚持问题导向,强化制度创新,加快流程再造,大规模实施职业技能培训。2020年,开展职业技能培训287.98万人次,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年度培训计划;支出各类职业培训补贴24.12亿元,其中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专账资金23.38亿元,完成国家下达资金使用指导计划的107.74%。截至目前,我省已提前一年完成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三年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300万人次以上的任务目标。

   二是,瞄准重点抓好“以工代训”。我省把实施以工代训作为“稳就业”“保民生”“促发展”的重要举措,作为提高劳动者技能素质的重要手段,在全国较早出台以工代训政策实施细则,发放全国第一笔以工代训补贴资金。2020年,发放以工代训补贴13.16亿元,惠及企业16981家,涉及职工128.27万人。我省“以工代训”工作得到中央领导的批示肯定。

   三是,充分发挥企业技能人才培养的主体作用。从2019年起,全面推行以“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双师联合培养”为主要内容的企业新型学徒制,由企业主导,对新入职技能岗位员工和转岗职工进行岗位技能培训,并对企业给予每人每年4000—6000元的职业培训补贴。目前,全省培养新型学徒3.8万人。做优做强“金蓝领”高端培训品牌,重点围绕培育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海洋工程装备等新兴产业技能人才,每年组织不少于1万名企业职工参加“金蓝领”技师、高级技师培养,并给予每人2000、5000元的培训补贴。

   四是,深入实施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制定《山东省深入推进国家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实施方案》,紧密结合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支柱产业发展需要,重点实施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项目、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项目,培养制造业发展急需紧缺的高技能人才。截至2020年底,已建成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43个、国家技能大师工作室49个。

   五是,全面发展技工教育。大力发展特色技工教育,深化产教结合、校企合作,技工教育办学规模和水平稳步提高。济宁市技工教育集团化发展模式受到人社部充分肯定,并在全国推广。2020年,全省技工院校招生超过17万人,在校生达到40.4万人,招生数量和在校生数量位居全国第二名。在抗击新冠疫情的关键阶段,5.2万名技工院校学生在企业生产一线顶岗实习,为企业复工复产发挥了重要作用。

大众日报记者

  《措施》明确,省总工会负责对“齐鲁大工匠”“齐鲁工匠”领衔创建的“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给予资助,充分发挥工匠人才作用。请问“齐鲁大工匠”“齐鲁工匠”的选树范围包括哪些?是如何培育的?有哪些待遇和激励措施?

?蒋石宝

   近年来,山东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部署要求,创新体制机制,着力打造“齐鲁工匠”品牌,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产业工人大军,为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一是,强化典型引领,创新工匠选树机制。“齐鲁工匠”建设工程在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由省总工会牵头组织实施,主要面向全省各行各业在职职工、聚焦新旧动能转换重点产业,每年培育“齐鲁大工匠”10名、“齐鲁工匠”40名。选树中,我们坚持竞争择优、好中选好,坚持群众公认、社会认可,坚持自下而上、层层推荐,通过组织初审确定提名人选并向社会公开,综合专家评审成绩和公众投票情况确定入选结果并予以公示,保证了“齐鲁工匠”培育推荐工作的严肃性,确保推选出的“齐鲁工匠”层次高、分量重、质量好。截至目前,全省已培育“齐鲁大工匠”30名、“齐鲁工匠”120名,带动各级培育各类工匠人才近2.83万名。

   二是,强化技能提升,创新工匠培育机制。着眼于促进更多高技能人才脱颖而出,积极搭建平台、提供舞台,激励职工学技能、强素质、当工匠。聚焦“十强”产业,每年组织开展80余项争先创优劳动和技能竞赛,带动各级开展各类竞赛2.69万项,参与职工超过1000万人次。推进企业全员创新,2020年首届培育省级全员创新企业50家,带动各级培育全员创新企业1621家、“工匠”人才近万名。积极开展职工创新创效竞赛和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小设计、小建议活动,每年全省各行业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达5万余项。资助支持“齐鲁工匠”领衔创建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带动各级创建劳模和工匠人才工作室9430个,开展技术攻关和创新13.18万项,创造经济效益317.56亿元。

  三是,强化政策支持,创新激励保障机制。建立鲜明的政治导向,让“齐鲁工匠”政治上有地位、经济上得实惠、社会上受尊重。把“齐鲁工匠”纳入党委联系专家范围,积极推荐提名为各级党代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职工代表等人选。对“齐鲁大工匠”“齐鲁工匠”个人分别给予5万元、1万元的资助,对其领衔创建的“工匠创新工作室”,分别一次性给予25万元和5万元创新资金资助。对于解决重大工艺技术难题和重大质量问题、技术创新成果获得省部级以上奖项、“师带徒”业绩突出的“齐鲁工匠”,可破格晋升技术技能等级或申请工程专业技术职称。“齐鲁工匠”纳入劳模疗休养范围。高标准打造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教育基地,持续开展“齐鲁工匠”进企业、进校园、进机关、进社区、进农村巡讲活动,组织开展劳模工匠线上宣讲活动,利用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新媒体展示“齐鲁工匠”风采,讲好“齐鲁工匠”创新创效故事。

齐鲁晚报记者

   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被视为解决高技能人才短缺的战略之举。请问职业教育在加快培养技能人才方面都有哪些举措?

王志刚

   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技能人才培养的主阵地,是齐鲁工匠的“蓄水池”。全省现有中职学校391所、在校生73万人,高职院校85所、在校生107万人,每年为经济社会培养输送60万名左右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大家知道,去年1月教育部与我省共同启动建设全国首个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探索确立新时代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制度和模式。一年来,建立12项制度机制,出台20个改革文件,启动495个项目,职教高地“起步成势、一年成式”。陈宝生部长指出,“山东模式”基本定型,给全国探索了很多路子,为全国职教会议筹备和职教法修订提供了实践和经验支撑。教育部发文推广山东绩效工资、混合所有制、1+X证书制度做法。下一步,将以职教高地建设为抓手,抓住重点攻坚任务不放松,进一步打通堵点、消除痛点、突破难点,不断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大力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努力开创职业教育“十四五”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一是,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健全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办法,优化高职院校与应用型本科院校、职业技术大学联合培养模式,遴选优质中职学校举办初中后五年制高职教育,吸引更多青少年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

   二是,夯实技能人才培养主阵地。固本强基,鼓励支持每所高职院校辐射带动2-3所中职学校协同发展,努力实现每个县(市)至少有一所高水平中职学校,重点建设20所左右高水平高职院校和一批特色高职院校,建设300个左右高水平中职专业、150个左右高水平高职专业(群)。

   三是,助力培养“百万工匠”后备人才。实施职业院校全面开展职业培训促进就业创业行动计划,推动和引导各职业院校广泛开展企业职工技能培训,积极开展面向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去产能分流职工、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残疾人等重点人群的就业创业培训,大力开展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重点强化安全生产培训,不断提高新增和现有劳动力综合素质、职业技能水平。全面推进1+X证书制度,支持职业院校学生考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一专多能,拓展就业创业本领。

   四是,推动校企协同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深化与行业协会、头部企业合作。举办产教对话活动,在不同产业领域深化与行业协会、国内外头部企业合作,推动校企共建一批专业、一批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或产业学院、一批产教融合示范区(园)、一批技术研发和推广服务中心、一批智能仿真(数字)实训基地。开展职业教育赋能产业转型升级系列行动,加强与行业部门合作,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组织全省相关职业院校及企业分区域、分行业组团式赋能产业转型升级,认定一批助力乡村振兴、新旧动能转换等“八大发展战略”示范校。

   五是,创造性抓好高职扩招工作。鼓励支持各承担扩招任务的高职院校与市县两级人民政府、产业园区、各大企事业单位积极对接,“整建制”集中招收符合条件、有学历和技术技能提升需求的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农民、在岗职工等,支持“送教到田间地头”、“送课进工地厂房”,更好服务我省“八大发展战略”“九项改革攻坚任务”和“十强产业”。

山东乡村广播记者

  “技能兴鲁”行动离不开政府财政的支持,请问财政部门在支持“技能兴鲁”行动,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方面都有哪些针对性举措?

文毅

   感谢您的提问。“技能兴鲁”行动是建设新时代现代化强省的重大举措,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是保障“技能兴鲁”行动顺利实施的重中之重。各级财政部门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加大资金投入,支持全面提升劳动者职业技能水平。下面我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

   一是,支持深入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按照《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东省职业技能提升行动(2019—2021)实施方案》要求,我省根据省本级和各市失业保险基金滚存结余数、可支付月数等因素,提取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专账资金62亿元,其中省本级14.12亿元,专项用于广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落实职业培训补贴、以工代训补贴等政策,加快建设知识性、技能型、创新型劳动力大军。同时,我们配合省人社厅印发了《山东省职业技能提升行动(2019—2021年)专账资金管理办法》,规范资金管理,切实提高资金绩效。

   二是,支持实施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截至目前,省级以上财政已累计投入高技能人才培养经费超过2亿元,带动市县财政等投入超过3.5亿元,支持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为高技能人才开展技术研修、技术攻关、技术创新和带徒传技等创造条件,推动技能大师实践经验及技术创新成果加速传承和推广。

   三是,支持落实高技能人才津补贴政策。为营造关心尊重高技能人才的社会氛围,弘扬“工匠精神”,省财政积极支持落实高技能人才津补贴政策。2020年,下达首席技师政府津贴713万元,为管理期间首席技师每人每月发放省政府津贴1000元;下达高技能人才奖励资金300万元,对选拔认定的高技能领军人才,每人发放30万元一次性奖励资金。

   四是,支持技工教育发展。我省是制造业大省,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对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推动技术创新、提高制造业竞争力发挥着重要作用。为解决当前我省高技能人才不足问题,2021年,省财政提高了省属技工院校生均定额保障水平,安排技校教育支出63532万元,大力支持省属技工院校改善办学条件,着力提高实训教学水平等,推动技工教育高质量发展。

山东综合广播记者

   《若干措施》提出,在工程领域实现专业技术人才与技能人才的贯通发展,请问改革进展情况如何?对今后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贯通发展有何考虑?

张龙

   这个问题问得好。这也是技能人才非常关心关注的一个问题。技能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的贯通发展是一个人才评价问题,就是打破职业技能评价与专业技术职称评审界限,破除人才“跨类”发展的壁垒,建立起体现两类人才特点的评价机制。全省1300多万技能人才中,50%以上的技能人才与工程技术领域相关。长期以来,由于职业技能评价与专业技术评审要求不同、条件不同,导致高技能人才职业发展空间有限,容易陷入职业“天花板”。2020年,山东省率先在工程技术领域,打破职业技能评价与专业技术职称评审界限,在14个职称评审专业与123类职业技能工种之间实行“贯通互评”,得到了社会的极大关注和技能人才的广泛支持。

   一是,实现“横向贯通”,打破人才发展“独木桥”。一直以来,职业技能评价与专业技术评审要求不同、条件不同,两个体系互不相通,形成天然“壁垒”。技能人才参加职称评审,只能“从零开始”,人才成长面临“独木桥”。实施“贯通互评”后,高技能人才可直接横向对应申报职称评审,专业技术人才也可参与相应职业技能评价,实现了技能与职称的互通发展。

   二是,实现“纵向贯通”,冲破人才成长“天花板”。传统“逐级申报”的“爬台阶”式晋升渠道,不同能力水平的人才只能沿着“同一路径”机械式成长,既不够科学合理,也是职工普遍反映的堵点痛点问题。我们按照“区分层次、大体相当”原则,分别界定技能人才破格直接申报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正高级工程师的条件,打破相应等级条件和学历资历限制,具有高超技艺技能、取得突出业绩的高技能人才可“越级”到相应职称,建立起高技能人才成长“快速通道”。

   三是,实现“标准贯通”,清除人才评价“拦路虎”。标准是开展职称评审的标尺和依据,标准是否科学,直接决定人才发展的方向。过去职称评审中,更多注重身份、学历、论文、资历等“硬指标”,容易忽视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工作业绩等“软实力”。我们提出高技能人才参加职称评审,要破除“唯论文”等不合理倾向,充分体现高技能人才职称评审特点,重点突出考察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工作业绩。对专业技术人员参加职业技能评价,坚持注重技能考核的原则,侧重考核相应等级操作技能。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加大政策宣传解读力度,全面推动工程技术领域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员职业发展贯通的落实落地。同时,从今年开始,进一步扩大“贯通互评”的领域,逐步在农业、工艺美术、文物博物、实验技术、艺术、体育、技工院校教师等职称系列,开展贯通互评,培养更多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此外,我们还将鼓励企业建立与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才同等对待、互通互转的技术工人岗位制度,促进技术工人成长成才。

山东经济广播记者

   去年第一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发了贺信,做出重要指示,世界技能大赛、全国技能大赛已成为关注热点,能否结合山东情况介绍一下对做好职业技能竞赛工作有哪些考虑?

张龙

   去年12月,第一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在广东省成功举办,习近平总书记在贺信中强调,“要高度重视技能人才工作,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激励更多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一代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人才保障。”在全社会引发强烈反响,为我们做好新时期技能人才队伍建设鼓足了干劲、指明了方向。

   这次比赛山东代表团选派97名选手,参加全部86个比赛项目,取得3金、5银、11铜、55优胜奖,获得奖牌总数第四名、团体总分第五名的好成绩。省委省政府领导同志专门作出批示予以充分肯定。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我省技能竞赛工作与广东等省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还有提升空间,需要我们奋起直追,迎头赶上。

   结合此次出台的《若干措施》,我们对“十四五”期间的竞赛工作也作出谋划和部署,主要是:

   一是,突出竞赛体系建设。今年我们将全面总结办赛经验,研究制定全省职业技能竞赛管理办法。加快完善以世界技能大赛为引领、各类职业技能大赛为主体,校内竞赛与校外竞赛、省内技能竞赛与中国技能大赛和世界技能大赛相衔接的竞赛体系。

   二是,突出岗位练兵比武。以“技能兴鲁”职业技能大赛为引领,每年组织不少于60项“技能兴鲁”职业技能大赛省级重点赛事,带动各行各业立足本职岗位开展练兵比武活动,为促进就业创业创新,推动我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能人才支撑。

   三是,突出重要赛事支持。加大对世界技能大赛的支持力度,大幅提高世赛集训基地建设补助资金标准和世赛获奖选手、指导团队及有关单位的奖励标准。注重与我省发展大局相衔接,对组织开展推动八大发展战略和“十强”产业的技能竞赛项目,优先纳入省级一类职业技能竞赛计划。今年我们将聚焦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组织开展全省“技能兴鲁”乡村振兴技能竞赛系列活动,着力激发乡村技能人才积极性。

   四是,突出竞赛成果转化。竞赛仅仅是手段,我们的目的是通过竞赛,进一步完善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制度,加快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下一步,我们将重点推动竞赛的技术标准与世赛标准和国赛标准相衔接,将世赛国赛的先进理念、技术标准、操作规程转化到专业建设、课程设置、职业培训等各方面,让竞赛与最新的生产实践紧密结合,努力培养出具有最高水平、企业最需要的技能人才。

   五是,突出竞赛成果宣传。坚持开放办赛理念,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围绕企业和社会关注点开展多角度、多形式宣传,让更多劳动者尤其是青少年感受技能的魅力,提高学习技能的兴趣和热情,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在这里,也希望广大新闻界的朋友,继续加大对各类竞赛活动的宣传力度,努力营造有利于高技能人才成长的社会氛围。

友情
链接
润华集团 远通集团 远方汽贸 潍坊广潍 银座汽车 顺骋集团 润华汽车 大陆救援 山东省民政社管局 山东省人社厅 山东省人民政府 山东省市监局 山东省商务厅 山东省公安厅 国家团体标准信息 国家税务总局 中国政府网 国家工信部 商务部 山东省应急管理厅 山东省工信厅 山东省大数据局 山东省统计局 交通运输部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民政部 国家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