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消费是各类消费主体在消费活动全过程贯彻绿色低碳理念的消费行为。近年来,我国促进绿色消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绿 色消费理念逐步普及,但绿色消费需求仍待激发和释放,一些领域 依然存在浪费和不合理消费,促进绿色消费长效机制尚需完善,绿 色消费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有待进一步提升。促进绿色消 费是消费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必须在消费各领域全周期全链条全 体系深度融入绿色理念,全面促进消费绿色低碳转型升级,这对贯 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碳达峰碳 中和目标具有重要作用,意义十分重大。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 和《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有关要求,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 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落 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要求,面向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大力发展绿色消费,增强全民节约意识,反对奢侈浪费和过度消费,扩大绿色低碳产品供给和消费,完善有利于促进绿色消费的制度政策体系和体制机制,推进消费结构绿色 转型升级,加快形成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和创造高品质生活提供重要支撑。
(二)工作原则。
坚持系统推进。全面推动吃、穿、住、行、用、游等各领域消 费绿色转型,统筹兼顾消费与生产、流通、回收、再利用各环节顺 畅衔接,强化科技、服务、制度、政策等全方位支撑,实现系统化节约减损和节能降碳。
坚持重点突破。牢牢把握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聚焦消费重点 领域、重点产品和主要矛盾、突出问题,加强改革创新、攻坚克难 和试点示范,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和行业先行先试、探索经验。
坚持社会共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着力调动社会各方面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努力形成政府大力促 进、企业积极自律、社会全面协同、公众广泛参与的共治格局,凝聚工作合力,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风尚。
坚持激励约束并举。紧扣绿色低碳目标,深化完善消费领域相 关法律、标准、统计等制度体系,优化创新财政、金融、价格、信 用、监管等政策措施,形成有效激励约束机制。
(三)主要目标。
到2025年,绿色消费理念深入人心,奢侈浪费得到有效遏制,绿色低碳产品市场占有率大幅提升,重点领域消费绿色转型取得明显成效,绿色消费方式得到普遍推行,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消费体 系初步形成。
到2030年,绿色消费方式成为公众自觉选择,绿色低碳产品成为市场主流,重点领域消费绿色低碳发展模式基本形成,绿色消 费制度政策体系和体制机制基本健全。
二、全面促进重点领域消费绿色转型
(四)加快提升食品消费绿色化水平。完善粮食、蔬菜、水果 等农产品生产、储存、运输、加工标准,加强节约减损管理,提升 加工转化率。大力推广绿色有机食品、农产品。引导消费者树立文 明健康的食品消费观念,合理、适度采购、储存、制作食品和点餐、 用餐。建立健全餐饮行业相关标准和服务规范,鼓励“种植基地+ 中央厨房”等新模式发展,督促餐饮企业、餐饮外卖平台落实好反 食品浪费的法律法规和要求,推动餐饮持续向绿色、健康、安全和 规模化、标准化、规范化发展。加强对食品生产经营者反食品浪费 情况的监督。推动各类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等建立健全食堂用 餐管理制度,制定实施防止食品浪费措施。加强接待、会议、培训 等活动的用餐管理,杜绝用餐浪费,机关事业单位要带头落实。深 入开展“光盘”等粮食节约行动。推进厨余垃圾回收处置和资源化 利用。加强食品绿色消费领域科学研究和平台支撑。把节粮减损、 文明餐桌等要求融入市民公约、村规民约、行业规范等。(国家发 展改革委、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民政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国务院国资委、市场监管总局、国家粮食和储备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鼓励推行绿色衣着消费。推广应用绿色纤维制备、高效节能印染、废旧纤维循环利用等装备和技术,提高循环再利用化学 纤维等绿色纤维使用比例,提供更多符合绿色低碳要求的服装。推 动各类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等更多采购具有绿色低碳相关认证 标识的制服、校服。倡导消费者理性消费,按照实际需要合理、适 度购买衣物。规范旧衣公益捐赠,鼓励企业和居民通过慈善组织向 有需要的困难群众依法捐赠合适的旧衣物。鼓励单位、小区、服装店等合理布局旧衣回收点,强化再利用。支持开展废旧纺织品服装 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设。(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民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商务部、国务院国资委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六)积极推广绿色居住消费。加快发展绿色建造。推动绿色 建筑、低碳建筑规模化发展,将节能环保要求纳入老旧小区改造。 推进农房节能改造和绿色农房建设。因地制宜推进清洁取暖设施建 设改造。全面推广绿色低碳建材,推动建筑材料循环利用,鼓励有 条件的地区开展绿色低碳建材下乡活动。大力发展绿色家装。鼓励使用节能灯具、节能环保灶具、节水马桶等节能节水产品。倡导合 理控制室内温度、亮度和电器设备使用。持续推进农村地区清洁取 暖,提升农村用能电气化水平,加快生物质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 源在农村生活中的应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自然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农业农村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能源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七)大力发展绿色交通消费。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逐步取消各地新能源车辆购买限制,推动落实免限行、路权等支持政策, 加强充换电、新型储能、加氢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车船 用 LNG 发展。推动开展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应用试点工作,有序 开展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深入开展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鼓励 汽车企业研发推广适合农村居民出行需要、质优价廉、先进适用的 新能源汽车,推动健全农村运维服务体系。合理引导消费者购买轻 量化、小型化、低排放乘用车。大力推动公共领域车辆电动化,提 高城市公交、出租(含网约车)、环卫、城市物流配送、邮政快递、 民航机场以及党政机关公务领域等新能源汽车应用占比。深入开展 公交都市建设,打造高效衔接、快捷舒适的公共交通服务体系,进 一步提高城市公共汽电车、轨道交通出行占比。鼓励建设行人友好 型城市,加强行人步道和自行车专用道等城市慢行系统建设。鼓励 共享单车规范发展。(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和 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能源局、 国家邮政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八)全面促进绿色用品消费。加强绿色低碳产品质量和品牌建设。鼓励引导消费者更换或新购绿色节能家电、环保家具等家居 产品。大力推广智能家电,通过优化开关时间、错峰启停,减少非必要耗能、参与电网调峰。推动电商平台和商场、超市等流通企业设立绿色低碳产品销售专区,在大型促销活动中设置绿色低碳产品专场,积极推广绿色低碳产品。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开展节能家电、 智能家电下乡行动。大力发展高质量、高技术、高附加值的绿色低 碳产品贸易,积极扩大绿色低碳产品进口。推进过度包装治理,推 动生产经营者遵守限制商品过度包装的强制性标准,实施减色印 刷,逐步实现商品包装绿色化、减量化和循环化。建立健全一次性 塑料制品使用、回收情况报告制度,督促指导商品零售场所开办单 位、电子商务平台企业、快递企业和外卖企业等落实主体责任。(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邮政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九)有序引导文化和旅游领域绿色消费。制定大型活动绿色 低碳展演指南,引导优先使用绿色环保型展台、展具和展装,加强 绿色照明等节能技术在灯光舞美领域应用,大幅降低活动现场声光电和物品的污染、消耗。完善机场、车站、码头等游客集聚区域与 重点景区景点交通转换条件,推进骑行专线、登山步道等建设,鼓励引导游客采取步行、自行车和公共交通等低碳出行方式。将绿色 设计、节能管理、绿色服务等理念融入景区运营,降低对资源和环 境消耗,实现景区资源高效、循环利用。促进乡村旅游消费健康发展,严格限制林区耕地湿地等占用和过度开发,保护自然碳汇。制定发布绿色旅游消费公约或指南,加强公益宣传,规范引导景区、 旅行社、游客等践行绿色旅游消费。(国家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交通运输部、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进一步激发全社会绿色电力消费潜力。落实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要求,统筹推动绿色电力 交易、绿证交易。引导用户签订绿色电力交易合同,并在中长期交易合同中单列。鼓励行业龙头企业、大型国有企业、跨国公司等消 费绿色电力,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推动外向型企业较多、经济承受 能力较强的地区逐步提升绿色电力消费比例。加强高耗能企业使用 绿色电力的刚性约束,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高耗能企业电力消 费中绿色电力最低占比。各地应组织电网企业定期梳理、公布本地 绿色电力时段分布,有序引导用户更多消费绿色电力。在电网保供 能力许可的范围内,对消费绿色电力比例较高的用户在实施需求侧管理时优先保障。建立绿色电力交易与可再生能源消纳责任权重挂钩机制,市场化用户通过购买绿色电力或绿证完成可再生能源消纳 责任权重。加强与碳排放权交易的衔接,结合全国碳市场相关行业 核算报告技术规范的修订完善,研究在排放量核算中将绿色电力相 关碳排放量予以扣减的可行性。持续推动智能光伏创新发展,大力推广建筑光伏应用,加快提升居民绿色电力消费占比。(国家发展 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务院国资委、国家能源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一)大力推进公共机构消费绿色转型。推动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团体组织类公共机构率先采购使用新能源汽车,新建和既 有停车场配备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或预留充电设施安装条件。积极推行绿色办公,提高办公设备和资产使用效率,鼓励无纸化办公和双面打印,鼓励使用再生制品。严格执行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确保各类公务活动规范开支,提高视频会议占比,严格公务 用车管理。鼓励和推动文明、节俭举办活动。(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管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强化绿色消费科技和服务支撑
(十二)推广应用先进绿色低碳技术。引导企业提升绿色创新水平,积极研发和引进先进适用的绿色低碳技术,大力推行绿色设 计和绿色制造,生产更多符合绿色低碳要求、生态环境友好、应用 前景广阔的新产品新设备,扩大绿色低碳产品供给。推广低挥发性 有机物含量产品生产、使用。加强低碳零碳负碳技术、智能技术、 数字技术等研发推广和转化应用,提升餐饮、居住、交通、物流和 商品生产等领域智慧化水平和运行效率。(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商务部、国家邮政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三)推动产供销全链条衔接畅通。推行涵盖上中下游各主体、产供销各环节的全生命周期绿色供应链制度体系,推动电子商 务、商贸流通等绿色创新和转型,带动上游供应商和服务商生产领域绿色化改造,鼓励下游企业、商户和居民自觉开展绿色采购,激 发全社会生产和消费绿色低碳产品和服务的内生动力。鼓励国有企 业率先推进绿色供应链转型。(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 商务部、国务院国资委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四)加快发展绿色物流配送。积极推广绿色快递包装,引导电商企业、快递企业优先选购使用获得绿色认证的快递包装产 品,促进快递包装绿色转型。鼓励企业使用商品和物流一体化包装, 更多采用原箱发货,大幅减少物流环节二次包装。推广应用低克重 高强度快递包装纸箱、免胶纸箱、可循环配送箱等快递包装新产品, 鼓励通过包装结构优化减少填充物使用。加快城乡物流配送体系和 快递公共末端设施建设,完善农村配送网络,创新绿色低碳、集约 高效的配送模式,大力发展集中配送、共同配送、夜间配送。(国 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邮政局 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五)拓宽闲置资源共享利用和二手交易渠道。有序发展出 行、住宿、货运等领域共享经济,鼓励闲置物品共享交换。积极发 展二手车经销业务,推动落实全面取消二手车限迁政策,进一步扩 大二手车流通。积极发展家电、消费电子产品和服装等二手交易, 优化交易环境。允许有条件的地区在社区周边空闲土地或划定的特 定空间有序发展旧货市场,鼓励社区定期组织二手商品交易活动, 促进辖区内居民家庭闲置物品交易和流通。规范开展二手商品在线 交易,加强信用和监管体系建设,完善交易纠纷解决规则。鼓励二手检测中心、第三方评测实验室等配套发展。(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安部、自然资源部、交通运输部、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六)构建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将废旧物资回收设施、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经营场地等纳入相关规划,保障合理用地需求,统筹推进废旧物资回收网点与生活垃圾分类网点“两网融合”, 合理布局、规范建设回收网络体系。放宽废旧物资回收车辆进城、 进小区限制并规范管理,保障合理路权。积极推行“互联网+回收” 模式。加强废旧家电、消费电子等耐用消费品回收处理,鼓励家电 生产企业开展回收目标责任制行动。因地制宜完善乡村回收网络, 推动城乡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一体化发展。推动再生资源规模化、规范化、清洁化利用,促进再生资源产业集聚发展。加强废弃 电器电子产品、报废机动车、报废船舶、废铅蓄电池等拆解利用企 业规范管理和环境监管,依法查处违法违规行为。稳步推进“无废 城市”建设。(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自然 资源部、生态环境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建立健全绿色消费制度保障体系
(十七)加快健全法律制度。研究论证绿色消费相关法律法规,倡导遵循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三原则,清晰界定围绕绿色消费 所进行的采购、制造、流通、使用、回收、处理等各环节要求,明确政府、企业、社会组织、消费者等各主体责任义务。推进修订《招 标投标法》和《政府采购法》,完善绿色采购政策。(国家发展改 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司法部、财政部、商务部等部门按职责分 工负责)
(十八)优化完善标准认证体系。进一步完善并强化绿色低碳产品和服务标准、认证、标识体系,加强与国际标准衔接,大力提升绿色标识产品和绿色服务市场认可度和质量效益。健全绿色能源 消费认证标识制度,引导提高绿色能源在居住、交通、公共机构等 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完善绿色设计和绿色制造标准体系,加快节能标准更新升级,提升重点产品能耗限额要求,大力淘汰低能效 产品。制定重点行业和产品温室气体排放标准,探索建立重点产品 全生命周期碳足迹标准。制修订工业原辅材料和居民消费品挥发性 有机物限量标准。完善并落实好水效等“领跑者”制度和标准,引领带动产品和服务持续提升绿色化水平。(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 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 国家能源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九)探索建立统计监测评价体系。探索建立绿色消费统计 制度,加强对绿色消费的数据收集、统计监测和分析预测。研究建 立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绿色消费指数和评价指标体系,科学评价不 同地区、不同领域绿色消费水平和发展变化情况。(国家发展改革 委、国家统计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十)推动建立绿色消费信息平台。探索搭建专门性的绿色 消费指导机构和全国统一的绿色消费信息平台,统筹指导并定期发 布绿色低碳产品清单和购买指南,提高绿色低碳产品生产和消费透明度,引导并便利机构、消费者等选择和采购。(国家发展改革委、 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完善绿色消费激励约束政策
(二十一)增强财政支持精准性。完善政府绿色采购标准,加大绿色低碳产品采购力度,扩大绿色低碳产品采购范围,提升绿色 低碳产品在政府采购中的比例。落实和完善资源综合利用税收优惠 政策,更好发挥税收对市场主体绿色低碳发展的促进作用。鼓励有 条件的地区对智能家电、绿色建材、节能低碳产品等消费品予以适当补贴或贷款贴息。(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 商务部、税务总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十二)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引导银行保险机构规范发展绿 色消费金融服务,推动消费金融公司绿色业务发展,为生产、销售、 购买绿色低碳产品的企业和个人提供金融服务,提升金融服务的覆 盖面和便利性。稳步扩大绿色债券发行规模,鼓励金融机构和非金 融企业发行绿色债券,更好地为绿色低碳技术产品认证和推广等提供服务支持。鼓励社会资本以市场化方式设立绿色消费相关基金。 鼓励开发新能源汽车保险产品,鼓励保险公司为绿色建筑提供保险保障。(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 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十三)充分发挥价格机制作用。进一步完善居民用水、用 电、用气阶梯价格制度。完善分时电价政策,有效拉大峰谷价差和 浮动幅度,引导用户错峰储能和用电。逐步扩大新能源车和传统燃 料车辆使用成本梯度。完善城市公共交通运输价格形成机制,综合 考虑城市承载能力、企业运营成本和交通供求状况,建立多层次、差别化的价格体系,增强公共交通吸引力。探索实行有利于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有效促进公共交通优先发展的停车收费政策。建立健全餐饮企业厨余垃圾计量收费机制,逐步实行超定额累进加价。建 立健全城镇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逐步实行分类计价和计量收费。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建立农村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农业农村部、国家能源局等部门按职 责分工负责)
(二十四)推广更多市场化激励措施。探索实施全国绿色消费 积分制度,鼓励地方结合实际建立本地绿色消费积分制度,以兑换 商品、折扣优惠等方式鼓励绿色消费。鼓励各类销售平台制定绿色 低碳产品消费激励办法,通过发放绿色消费券、绿色积分、直接补贴、降价降息等方式激励绿色消费。鼓励行业协会、平台企业、制造企业、流通企业等共同发起绿色消费行动计划,推出更丰富的绿色低碳产品和绿色消费场景。鼓励市场主体通过以旧换新、抵押金等方式回收废旧物品。(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十五)强化对违法违规等行为处罚约束。发展针对绿色低 碳产品的质量安全责任保障,严厉打击虚标绿色低碳产品行为,有 关行政处罚等信息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和国家企业信用信 息公示系统。严格依法处罚生产、销售列入淘汰名录的产品、设备 行为。完善短视频直播、直播带货等网络直播标准,进一步规范直播行为,严厉打击虚假广告、虚假宣传、数据流量造假等违法违规和不良行为,禁止欺骗、误导消费者消费,遏制诱导消费者过度消费,倡导理性、健康的直播文化。(中央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广电总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六、组织实施
(二十六)加强组织领导。把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贯穿促进绿色 消费各方面和全过程。各地区要切实承担主体责任,结合实际抓紧 抓好贯彻落实,不断完善体制机制和政策支持体系。各有关部门要 积极按照职能分工加强协同配合,努力形成政策和工作合力,扎实推进各项任务。国家发展改革委要加强统筹协调和督促指导,充分发挥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部际联席会议制度作用,会同相关部门 统筹推进本方案组织实施。(国家发展改革委等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十七)开展试点示范。组织开展促进绿色消费试点示范工作,鼓励具备条件的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先行先试、走 在前列,积极探索有效模式和有益经验。广泛开展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社区、绿色出行等行动。(国家发展改革委、民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国管局、中直管理局、全国妇联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十八)强化宣传教育。弘扬勤俭节约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培育全民绿色消费意识和习惯,厚植绿色消费社会文化基础。推进 绿色消费宣传教育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引导职工、学生和居民开展节粮、节水、节电、绿色出行、绿色购物等绿色消费实践。综合运用报纸、电视、广播、网络、微 博、微信等各类媒介,探索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加大绿色消 费公益宣传,及时、准确、生动地向社会公众和企业做好政策宣传解读,切实提高政策知晓度。(中央宣传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民政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国务院国资委、市场监管总局、广电总局、国管局、中直管理局、全国总工会、全国妇联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十九)注重经验推广。及时总结推广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市场主体促进绿色消费的好经验好做法,探索编制绿色消费发展年 度报告。持续开展全国节能宣传周、全国低碳日、六五环境日等活动,鼓励地方政府和社会机构组织举办以绿色消费为主题的论坛、 展览等活动,助力绿色消费理念、经验、政策等的研讨、交流与传播,促进绿色低碳产品和服务推广使用。(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 环境部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